伊比利亚的冬天 — 西班牙

撰文:Isabelle Yin

朋友问:“你假期去哪呀?” 我说:“欧洲。” 她瞪大眼珠子,按耐不住地拉大嗓子问到:“是法国巴黎还是意大利罗马啊?!” “啊,都不是,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哦,那里有些什么特别美丽的景点,我不清楚呢 !” 我沉思着:“嗯,其实我也不大清楚。”

或许这两个国家都不是大家心目中欧洲旅游景点的首选,但我却对它们情有独钟。喜欢就是这么一回事,让人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或许有些国家还未到过,却早已在心中认定自己一定会喜欢。世界之大,我坚信总有一个远方值得让你慕名而来。

《西班牙》

《葡萄牙》



《西班牙 Spain》

《巴塞罗那 Barcelona》

巴塞罗那是座为高迪而生的城市,整座城市里都布满了他极具个人特色的建筑作品。巴塞罗那虽说是国际大都市,但却又是宏伟古迹与大胆前卫的建筑共存的巧妙搭配。热情开放的人文和非一般的艺术特质一直都是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的主要原因。





• 圣家堂 La Sagrada Família •

尽管教堂还未竣工,但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世界遗产。​圣家堂被誉为是一部“由石头雕刻的圣经”,一共有由三个立面组成,分别是耶稣的诞生、受难和上帝的荣耀。​教堂的内部由曲线和曲面构成,并以螺旋、锥形、抛物线的各种变化,组合成充满韵律动感的建筑风格。除了这以外,更让人着迷的是高迪巧妙的运用了​光效来增强了圣家堂内部的感染力与庄严感。​

教堂外侧的墙身皆是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刻,真的让人不得不折服于前人为其倾尽了毕生心血的努力。

五代人的见证,圣家堂因万人留下的足迹而美丽……
教堂内所有立柱都犹如树干、树枝及树眼,这都是大自然给予高迪的设计灵感,也是最动人之处。

东方的玻璃采用了蓝绿的冷色调,西侧则选择了红橙的暖调,如此一冷一热,视觉效果蔚为壮观。



像高迪那样的一个绝世奇才,仍不能被当时的社会主流所接受,皆因大众对美的定义锁上了呆板的印象。若不是他这一股清流仍旧我行我素地创作自己的建筑艺术,恐怕一般人早已抵不过现实的残酷而从此销声匿迹。
目前圣家堂的建设进展缓慢,仅靠个人捐赠和门票收入来维系, 预计于2027年,才能全方面完工。十年之约,正好留给我一个再回来的原因。


• 巴特罗之家 Casa Batlló •

在还未踏入西班牙以前,肤浅如我都不知有那么一个人还能将我们日常里耳熟能详地童话故事如此完美无瑕地运用在建筑艺术上。巴特罗之家,恰恰就是这的完美见证!
一位美丽的公主被龙困在城堡里,加泰罗尼亚的英雄圣.乔治为了救出公主与恶龙展开了搏斗,他用剑刺死了恶龙。顿时,恶龙的血变成了一朵鲜红的玫瑰花,圣而乔治把它献给了公主。高迪设计巴特罗之家的灵感源自于此,所以这座房子里的每一个设计都有着其特殊的含义。


进场参观的游客每人都会获得一部解说器和耳机,让你更清楚了解巴特罗之家的内部结构。
二楼的大落地窗和细小的装饰外柱让人想起了恶龙的牙齿,支撑着的立柱又像是人的腿骨。高迪的建筑设计怎么都那么能打破人们对建筑的传统概念。

房子内的天井设计灵感取自深海。高迪大师为了制造温和的光差,采用了不同色调的蓝色瓷砖,越靠近屋顶的顶层,瓷砖的颜色越深,让人有种仿佛正从波光粼粼的海面逐渐下沉潜入海底深渊的感觉。
外部瓦顶的设计与排列是恶龙多麟的龙身。鳞片状拱起的屋顶就像是是恶龙的脊背,高耸在屋顶的十字型塔则是插入龙身中的那把圣剑。
由于这条大街上的建筑物风格迥异而造成视觉效果上的强烈不和谐、不统一、不搭调感,因而又被称为“不和谐街区”。在赞叹声中欣赏完毕高迪的童话建筑,我们坐在街上的休息椅,静下心来观赏这里的人生百态。
花开成景,叶落成诗。但愿我们都能捕捉美丽的瞬间,定格成永恒的画面。


• 古埃尔公园 Park Güell •

这是高迪早期的作品,原本是高迪的挚友艾乌塞比·古埃尔(Eusebio Guell)计划建立的一个花园式别墅社区。但由于离市中心太远,60栋别墅中只卖出2座,其中一座还由高迪买下。高迪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20年,其园林的设计充满了自然主义的理念。这个在商业上失败的项目,却在198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一踏进公园路,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模仿大自然洞穴的曲石柱。这些曲石柱的设计让这里既保有高迪一贯瓷砖画的细腻风格之余,也带有自然界洞穴的粗狂。

这巨型蜥蜴是这里地标,如同守护神一般守护着这里。另外以下这个据闻是加泰罗尼亚守护神的变色龙也是游客争相拍照的景点之一。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这蜥蜴和变色龙都具有排水系统的实际功能。每当下雨时,雨水便会经由上方的柱子流入里边,而累积到一定的容量时,便会经由蜥蜴和变色龙的口中排出。我真的不得不佩服高迪的思想之周到!

童话式的建筑风格,一不小心就让人迷失其中,忘了其实围墙外就是那熙熙攘攘的国际大都市。一线之差,一墙之别,便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公园里的长椅是这里的一大卖点。它打破了一般长椅的概念,犹如一条长龙,波浪蜿蜒曲折。长椅用石砌成,全是马赛克碎瓷片随意拼贴而成,图形各异,却隐含寓意。这种独特的设计让人觉得别有一番情趣。




• 兰布拉大道 La Rambla •

这条极富盛名的步行街是流浪者和街头艺人的乐园,人潮川流不息。街边排列着一棵棵的悬铃木,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林荫大道之一。街道两旁的书报亭、花店等都把街道装饰得五彩缤纷、生机勃勃。不同种族和语言、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者和艺人云集此地,让人看得目不暇接,忘记了时间的流失。



不畏惧寒冷的天气,在阳台努力向观众抛媚眼的玛丽莲梦露,是敬业专业的一种表现。


• 博盖利亚传统市场 Mercado de la Boqueria •

博盖利亚传统市场,就在兰布拉大道的某一段,走着走着细心点就能发现。很多游客都聚集在这里吃午饭。里头售卖了各式各样的零食、水果、火腿等等,琳琅满目,让人看了垂涎三尺。







• 旧港 Port Vell •

这里巴塞罗那港的一部分,现在已是一个水上娱乐中心。 这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前的一项市区重建工程。在此之前,这是一片破败的地区,布满空仓库和工厂,但现在已经焕然一新,也是个值得拜访的景点之一。


倘若没有行动来实践,那么我们的幻想毫无价值,我们的计划渺如尘埃,我们的目标遥不可及……​所以立刻行动吧!好比呼吸一般成为本能,好比眨眼一样自然而然,我们都要努力实践自己的梦想。
憧憬美好本无过,许下心愿亦无错。但我害怕的是一味地憧憬,而什么都不做。值得让人感动的永远只是实践的热情,而并非空想的初衷。整齐排列的帆船,拂过海面的寒风,瑟瑟发抖的身体,让我不禁感慨这个在我18岁时就憧憬的地方,在我28岁的时候终于来了。


《塞维利亚 Seville》

继巴塞罗那之后,我们的下一站便是前往西班牙的另一城市​——塞维利亚。抵达的当天,从地铁站一路步行前往酒店的当儿,会经过路旁两侧的商店和咖啡馆。这老城随处可见露天餐馆,温润的气候让人们喜欢在户外就餐。点一小碟tapas,一杯啤酒,坐在老城街道的一角,悠闲地把酒畅谈人生,一边享受冬天里珍贵的阳光。在巴塞罗那时,我总看到形色匆匆的行人,赶地铁赶上班的市民比比皆是;但在塞维利亚时,我却只看到在街边喝着啤酒狂欢的人们,这个城市好像永远都是那么轻松快乐的状态。

塞维利亚的冬季依旧阳光明媚,蓝天白云,街边一排排的橘子树和棕榈树,让人误以为还是春夏的光景,丝毫没有感到凌冽的寒冬。因为今天的行程较为松动,因此我们也可放慢脚步,好好享受这里的生活节奏。


• 西班牙广场 Plaza de España  •

西班牙的每个城市都会有一个西班牙广场,但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却是最美的。广场的中心是一个大喷泉,蓝白瓷砖装饰的桥跨过护城河连接着建筑和广场中心,时不时还可听见从你眼前驶过的马车发出踢踢踏踏的声响。广场建筑的外墙上,用五彩的瓷砖镶嵌成一幅幅精美的壁画,代表着西班牙的58个省份。塞维利亚西班牙广场占地面积之大相等于4个当地的斗牛场。



我们常常裹足不前,那是因为心中的恶魔都在作祟。想要前进,必须毫不犹豫,即刻开始行动。即使前路崎岖,但因为昂首阔步地踏出第一步后,就会有紧接着的第二步、第三步……即使被路上的绊脚石给绊倒了,我们也会勇敢地站起来再走下去。皆因绊脚石也可以是踏脚石,愿你我都能优雅地踩在这之上与梦想共舞。


这里热情如火……这里活力四射……即使在那么一个严冬里,西班牙骨子里的那份热情也丝毫未被冻结。太阳依旧升起,街道人来人往,车辆川流不息……静下心来,才发现这座城市活力的泉源其实乃是每一颗热血沸腾的心。而赋予它生命的其实不过只是街道上再平凡不过的每一位路人,比如你比如我……
在那里的时间,我们还幸运地目睹了一场久仰大名的弗朗明哥。这门艺术被当年的吉普赛人带入西班牙,舞者悲切急促的情绪配合着吉他的节奏和抑扬顿挫的歌曲,舞出了一曲坚定有力,充满沧桑却震人心魄的舞蹈。 透亮的蓝色装饰瓷砖,与棕红色的砖造建筑物颜色对撞,令人难忘。
一张地图,无论多么详尽,比例多么精确,它亦永远无法代替主人移动半步。人们常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今天就启程吧!


• 塞维利亚大教堂 Catedral de Sevilla •

塞维利亚大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的第三位,仅次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和米兰大教堂。它是哥特式建筑的佼佼者,同时也夹杂着少许阿拉伯建筑艺术的风格。



金碧辉煌的内部设计,真的让细节控大开眼界。

一天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一生很短,短的来不及享用美好年华,就已经身处迟暮。我们总是经过得太快,领悟得太晚,关心得太少,而抱怨得太多。
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也葬于此地。他的灵柩于1898年由古巴运回西班牙后,便一直埋葬在教堂中。石棺上有西班牙四古国-卡斯蒂尔、莱昂、纳瓦拉、阿拉贡的骑士抬起哥伦布灵柩的雕像。



教堂边有座希拉达塔,高98米,原为清真寺的宣礼塔,后来改建为教堂的钟楼。塔内没有楼梯,而是以环形坡道取而代之,据说古时候是要方便相关人员骑马到塔顶。我们爬了整34层的环形坡道,才到达塔顶一览塞维利亚的全景。

当时候的风有多狂有多大,仅以此图作为参考。虽说如此,但我们还是很享受到达塔顶后的成就感。


• 都市阳伞 Metropol Parasol •

在塞维利亚这个古老的城市里, 矗立着这非常前卫的木建筑,与周围的建筑形成了鲜明对比,并彰显出塞维利亚这座城市的特色。都市阳伞的地底下是水族馆,地上则是商场餐厅和观景台。



当太阳缓缓升起,阳光洒在大地,此刻的世界顿时都呈现着温暖的模样。冬天很冷但太阳也很猛;我们很累但绝不放弃。


• 斗牛场 Plaza de toros de Sevilla •

在西班牙,斗牛一直被认为是勇敢善战的象征,以前在贵族中颇为流行。​斗牛也是西班牙的国粹之一,这项运动以刺激,惊心动魄著称,体现西班牙民族的精神,不过它的残忍血腥也为世人诟病。



《​马德里》

结束了巴塞罗那和塞维利亚紧凑的行程,我们终于启程到了那个传说中的马德里。这个当年被蔡依林的一首《马德里不思议》唱得街知巷闻的地方,如今我终于有幸一睹其真面目了。马德里作为西班牙的首都,城市街景也都非常大气。即使到了晚上,满大街都还是被人潮堵得水泄不通,活生生就是个不夜城。


位于阿尔卡拉街路口的第一座建筑最为著名,是都会大厦。上方的雕像非常引人注目,我们也是从远方看见了后,再一直遵循着这个雕像的方向一路找过来。


马德里皇宫:是欧洲第三大皇宫,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而且最精美的宫殿之一。

马德里不如巴塞罗那一般色彩斑斓,这里虽少了举世闻名的建筑,但脚步和心境总会因为心里不自觉地哼着那一句:“马德里不思议,突然的想念你,” 而变得轻快起来。



• 圣米格尔市场 Mercado de San Miguel •

马德里著名的高档美食市场,其钢铁与玻璃结合的建筑艺术让人眼前一亮。


西班牙著名的海鲜墨鱼饭



彩绘玻璃前的身影,只有孤单变浓郁 ——《马德里不思议》


• 丽池公园 Parque del Retiro •

丽池公园是马德里市中心最大的公园。这本来是西班牙王室在16世纪建立的离宫,一直到19世纪始才改为公园对公众开放。


在丽池公园的中央有着这座美丽的水晶宫殿。整个建筑是都以铁和玻璃建造的,任由阳光肆意地照射入内,让人倍感温暖。




• 西班牙 后记 •

得悉西班牙是扒手、小偷横行霸道的温床,所以我们也不敢掉以轻心。走在大街上时,总是战战兢兢,深怕自己成为他人等待机会下手的窥视目标。还记得在马德里的那一天,因为难忍寒冷的侵袭,我们只好到某家快餐店里坐着点餐,顺便让身体回暖。这时,有三五位西班牙男生往我座位靠近,手里递上一张我都还来不及看清的纸张,就说了一堆我压根都没听懂的语言。当我都还没来得及反应时,突然在快餐店里工作的年轻小伙子劈头盖脸地就臭骂了那几位男生一顿。那么突如其来的反应,我们都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待回过神时才发现刚刚那几位男生早已经不知所踪。经一番了解后,才知道刚刚那一群人都是扒手,想必就是看准了时机想对我们下手。若不是那里的员工仗义相助,后果肯定不堪设想。感恩的是,这一路走来都时刻保持警惕,还没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我想,我们还是幸运的一分子。

是的,我必须得承认自己是个极端的严重强迫症病患者!一直喜欢为自己规划详细的旅程,就连路过的小地方都希望能在自己的掌控内,害怕出现些不在原定计划里的意外。 但这次的旅行却深深地颠覆了我这个想法。不按常理出牌的际遇,时刻都战战兢兢的心情,让我们这张白纸被带到西班牙各处慢慢地填上颜色。巴塞罗那的浪漫、 佛朗明哥的热情和斗牛的勇敢都是旅途中始料未及的感动色彩。 数日的旅程里感动得很多,但其实遗憾地也不少。但我晓得所有错过的遗憾,终将会是以后惊喜的铺垫。不设任何的期待,学会体验随遇而安的心态,这才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 学会拥抱当下的幸福,其实才是人生的最大的抱负。因此,我并不打算以华丽的词藻来修饰美化旅途中的不愉快,因为那也是过程的一部分。我认为旅途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 — 人。 无论是胆战心惊的我们,还是机智躲过扒手圈套的我们,亦或者是那些一直对我们虎视眈眈的人们,在这趟旅程中都有其意义及价值所在。每一个出现在我们这趟旅程中的人们,无论是计划中也好,意料之外也罢,我都坚信那是丰富我们旅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即使那并不一定是快乐的回忆。

一直都在异国文化遗产中小心翼翼地摸索,深怕自己错过了什么著名的景点,但后来才发现其实最该错过的就是这么想的一颗心。自责自己一味地去追求所谓的必游之地,但其实大至历史古迹,小至街角美景,都有我们该停下来细细咀嚼的美好。过于执着于按图索骥地跟随他人的脚步拜访必来之地,反而更是模糊不清。不期而遇的惊喜才是旅途点滴中最原始的乐趣。想想人生亦是如此,我们总认为前方还会有更美的风景,但却忽略了沿途的芬芳。停下脚步思考着,或许不去刻意追求的过程,才是真正的过程。关于世界、关于旅行、关于自己,我都还在学习,学习如何用自己的步伐节奏去探索陌生的城市,创造自己的独家记忆。


《葡萄牙 Portugal》

《波尔图 Porto》

波尔图是我们在葡萄牙的第一站,却也奠定了我对这个国土的认知。作为拉开序幕的重要环节,我只能说这里带给我太多太多的惊喜和震撼。相较于马德里的繁荣和大气,这座城市显然非常不一样。复古的建筑设计,阁楼式的房屋依山而建,大红瓦的屋顶和镶贴各种花纹的外墙真的让我们爱不释手。


在广场拍照的时候,意外发现这间还蛮华丽的麦当劳,后来回去搜索了资料,才发现这间好像号称世界最美的麦当劳之一。
在这里,几乎没有统一色彩风格的建筑设计,每一家都是自己的独特样貌,各有千秋,谁也抢不了谁的风采。
如果马德里是位走在时尚尖端的潮流少女;那么波尔图就是位历经岁月洗礼的成熟女人。我从未对她期待太多,却发现她给予我的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多。

葡萄牙人的瓷砖工艺非常了得,他们创造了在瓷砖上作画的技术,再大量运用在建筑的外观装饰上。我们以画画来叙述故事,他们则以瓷砖画来烧出自己的历史。每一块白底蓝调的瓷砖都刻画出了葡萄牙这个民族的骄傲与灵魂。


葡萄牙著名的鱼罐头,包装罐上印有不同年份的日期,供应游客选择。这专卖店的店面风格属于童话式,店员的细心讲解也为其加分不少。一个罐头的价格为7欧元。

世界那么大,看多一点风景,走多一点路,听多一点声音,然后再成为一个更好一点的自己。


• 莱罗书店 Livraria Lello •

作为一到波尔图就立马赶来朝圣的景点,我必须诚实地说我掩饰不住自己的失落感。但,这并不是因为莱罗书店名过其实,而是自它爆红以来,面对全世界蜂拥而至的疯狂旅客,现今已是每天都必须大排长龙的商业化景点。尽管如此,习惯了钢骨水泥的我们,这里还是会让初次拜访的人们感到惊讶地。精美的大弧度红色雕刻扶梯,五彩缤纷的彩绘玻璃以及复古装饰,都是你值得细细品尝的特色。

店员告诉我们,这里每一天都是人山人海,几乎每天还未开门营业时就已有很多游客在外头排队等候了。

风靡全球的魔幻小说《哈利波特》的作者J.K 罗琳在波尔图居住时就经常来此构思写作,所以在这里你也可以找找那些在《哈利波特》里出现过的似曾相识的场景,而这也是莱罗书店爆红的原因。



• 唐路易斯一世铁桥 Luís I Bridge Ponte Luís I •


这座连接加亚和波尔图老城区的双层铁桥,是波尔图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铁桥的上层是地铁线,下层则用于车辆交通。
从铁桥内望出去, 两岸的美丽风景皆一览无余。
看着红色的瓦顶、五彩缤纷的葡式房屋、碧绿的河水以及来回乘载着酒桶和游客的木船,我这才知道原来优雅可以那么浑然天成,朴素地不经任何修饰。


《里斯本 Lisbon》

里斯本是葡萄牙的首都,也是第一大城市,是葡萄牙经济、文化和政治的主要中心。说真的,在还未抵达这个国家以前,我可以说几乎对葡萄牙一概不知。有别于欧洲其他的大热门景点,这里似乎是游客放弃前往探索的地方。我想,或许是她没有巴黎铁塔般的浪漫情调,也不如意大利般出产名牌包包让人为之疯狂。一开始,你会纳闷,这里好像什么都没有,除了尽是些考验驾驶技术的弯曲老街道和一些富有年代感但也不至于让人震撼的历史建筑物。但请相信我,来了以后你会发现这看似什么都没有的城市,其实什么都有!16世纪是里斯本最辉煌的时期,大量的黄金从当时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运到里斯本,而这里亦盛产优质的陶瓷制品,使得里斯本成为当时欧洲富甲一方的商业中心。但就在1755年,里斯本发生了一场大地震,造成城市及港口的严重衰落,从此葡萄牙的国力也开始走下坡。


有轨电车对于里斯本而言,不仅仅只是交通工具的一种,它已经是里斯本的灵魂,更是城市的象征。这趟陈旧古老的28路有轨电车拖着沉重的身子摇摇晃晃,速度极慢地穿行在一些山巷石路上。它似乎感觉不到21世纪的今天飞速发展的脚步,每天只管反复重复着路过那些具有几千年历史的街区和旧址,向人们吟唱着那悠美古老的歌谣。
1755年的里斯本发生了震撼世界的大地震,曾经是贵族居住区的老城阿尔法玛如今繁华落尽。这个昔日的海上霸主如今已是失去战斗力的迟暮英雄。但相较于美得不像话的人间仙境,我更偏爱于真实反映当地现实的街景。
电车沿着山丘蜿蜒起伏的向前行驶,穿过狭窄的街道,街边的小店铺就在眼前,邻居家的阳台晒的衣服似乎站在窗口伸手就能摸得到。

旅程最动人之处就是每日里那细微不过的琐碎小事,但回头观望才发现原来所谓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

就在这沿途的骨牌路上,让鞋子与地上相互碰撞的声音伴我们将沿途的遗憾一一摔破。


• 里斯本主教座堂 Sé de Lisboa •

主教堂坐落在最古老的阿尔法玛区,已经经历多次的地震但却都幸存,并曾改建数次,因而混合了数种建筑风格。




趁现在还年轻,还可以走很长很长的路,还能诉说很深很深的思念……去寻找那些曾出现在梦境中的路径吧!最好的时光一直都在路上,因为总有一段时光只属于你,总有一张照片会让你感动不已,总有一个远方值得你慕名而来。


• 罗卡角 Cabo da Roca •

罗卡角位于葡萄牙的最西端,也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最西端,在还未发现南美洲以前,人们认为这里就是世界的尽头。“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Onde a terra acaba e o mar começa”。这是葡萄牙的著名诗人卡蒙斯的名句。 这句话被镌刻在罗卡角的石碑上,意指大陆在这里结束,大海由这里开始。这一狭窄的悬崖底下即是一望无际的大西洋,深不见底的浩瀚海洋泛出各种深度的蓝色。真心地觉得,美丽这个浅显的形容词并不足以涵盖这傲世的孤独。


灯塔永不孤单,因为你是海岸。
就让我们在辽阔无边的大地上感受它的沧桑,化作一片片白云又或者是一株株坚韧的小草,在广袤的天地之中去飘荡去流浪……在天苍苍之下,野茫茫之中印证我们的渺小。
我想做一个世界的水手,游遍天下每一个港口。这里是航海水手对陆地最后的记忆,他们毅然选择踏上凶险的征途,开拓未知的世界。愿你我都不再苟且于中庸安逸,勇于迈向梦想的道路。
倘若真的缺乏出发的勇气,那么就以拼死的决心等到满途的荆棘都枯死,就再也没有理由说不去。海风凌厉、海草满头、海鸥在肩,临海悬崖雄奇险幽,如今站在这世界的尽头,我才发现这娇弱的身躯栓不住激动的灵魂。感谢罗卡角,让我遇见那个曾经勇敢的自己,她还未死去。
不要因为路远而踌躇,只要走下去,就必定能到达。远方有一枚又一枚的胜利徽章,等着我们去收集。别怕前方的歧路中又有歧路,因为如果我们目标是地平线,那么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大陆在这里结束,大海由这里开始! 至亲爱的自己: 站在这陆地的尽头,感谢你能撑到最后,感恩你最终还是没放弃,感激你又比以往的自己多了些逐梦的勇气。但愿途中遇到的荆棘和障碍,终将成为筑梦的支架,撑起翱翔的翅膀,带领我飞翔……
这是我们到过最远的地方 ,兴奋不已地牵着彼此手舞足蹈地在聊梦想。或许青春的记忆终究会慢慢淡去 ,但时光却让我们越变越好。


• 热罗尼姆修道院 Jerónimos Monastery •

这是葡萄牙全盛时期,经历100年时间才建成的伟大建筑,是葡萄牙最华丽雄伟的修道院。
1755年的大地震,使古都里斯本毁于一旦。由于发生在礼拜天早上,许多教徒都死在正在做弥撒的教堂里,而唯独在这里祈祷的全体王室没有受到丝毫伤害,使这座原来就有特殊意义的修道院,披上了更加神圣的光芒。

镶嵌着各国心事的铁窗,带领我们直达文化的传承。在这里数十天,热情洋溢的人们早已把我们之前筑成的心房给融化……那些平凡日子里的不平凡的琐碎事,让我们学会了用心感受当下的美好。即使身处陌上的遥远国度,却也丝毫不觉得自己是突兀的游客,我想这就是入乡随俗的最高境界。
生命是如此地充满了喜悦。我喜欢冬天里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冬日里的那份宁静淡雅,我更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 我喜欢旅行,我喜欢生活,而且深深地喜欢能在我心里充满着这样多的喜欢。
那些曾经被我用红笔圈起的这个大城那个小镇,如今全都奇迹般地活在我们面前。内心无法言喻的震撼,因感动而哆嗦的声音,一直在耳边萦绕的旋律,提醒着我其实我们都不过是一直在努力述说着对这个世界的热爱。


我就像醒着在做梦,被真实的感动敲醒。潜入梦里的故事美得我不容忽视。或许世事的变化沧海桑田,但也切勿让自己的心田荒芜成沙漠。


• 贝伦塔 Belém Tower + 航海纪念碑 Padrão dos Descobrimentos •

航海纪念碑仿佛是佩戴着荣誉勋章的勇士,沐浴在骄傲中,享受着人们的崇拜。

贝伦塔是一座五层防御工事,位于里斯本的贝伦区。葡萄牙的多位航海家都由这里出发,向未知的大海驶去。贝伦塔也在2007年被评为葡萄牙的七大奇迹之一。


• 葡式蛋塔創始店 Pastéis de Belém •

店外的游客大排长龙,基本分为外带区和内用区。我们看到这人潮估计外带都得排队等个一两小时,本来已经打算放弃。但幸好我最终都怕错过会遗憾而选择排队等候。殊不知,在内用区排了约30分钟就轮到我们了,还算幸运。我想,大概就是因为大家都不想等太久,所以索性外带,相较之下反而在餐厅内用的人更少。
葡式蛋塔的外皮非常酥脆,蛋塔外皮层次分明之余又带点奶油的香气。柔软的蛋奶内馅香气扑鼻,跟酥脆外皮相得益彰。我个人认为,非常值得一试。


• 最终回 •

我常在想,对待生命,我们不妨大胆冒险点!反正我们终将失去它。也正因为这个想法,我才能如此放纵自己的欲望。可在这个旅程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奇迹,那也只不过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而已。站在曾梦寐以求的国度里,我深知这并不是幸运,而是努力奋斗得来的不易。也许多年以后的我已双鬓斑白,却不会忘记此时此刻的毫不犹豫。在决定只身带着空壳般的躯体来到这遥远的国度以前,我曾多番挣扎。也许是因为美丽的旅游梦想终究还是抵不过现实的差距,也许是因为虚拟的美好始终没能淡化现实的残酷。即便如此,我还是任性地跟着内心的想法去做自己觉得该做的事情。不为了什么,仅仅只是为了忠于自己这么一回事。短短数字,但要知道并非每个人都有勇气这么做。我也不晓得自己还能挥霍任性多久,还能这么随时说走就走,但我仍希望出游时的际遇与沉淀能让自己在这尘世的喧嚣中得到启发。
当我们背起行囊打算离开之时,所挥别的,再也不是一块陌生的土地,它已成为了我记忆之库中无法磨灭的一部分。在这个旅程当中,我们一天天一点点地建立了对它的独特观感。我想,也许快乐真的都太昂贵,才会显得它如此珍贵。一路走来的坚定,这些都是我们曾活着的证据。回来以后,很多人都迫不及待地问我究竟去了哪些著名景点,看了哪些令人惊叹的建筑艺术……但却没有人问我你快乐吗? 我们总以为可以去打卡旅行就很快乐,但其实快乐地在旅行才是真正的快乐。而你快乐吗?中国伟大诗人徐志摩说: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确, 结束了十四天的旅程,我们只能两手空空的回去,但却无损内心满载而归的雀跃。

ahleong Written by:

B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